新闻动态

NEWS

首页 >> 新闻动态 >>媒体关注 >> 华商报:西安加快科技创新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详细内容

华商报:西安加快科技创新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时间:2024-07-19     【转载】

微信图片_20240719165103.png


近日,隆基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30%,再次刷新单结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上个月,德龙X600017NG700大马力天然气重卡在陕汽西安商用车产业园内下线并交付市场,再次刷新天然气重卡行业新高度……

今年以来,西安不断刷新科技创新的速度和科技“硬度”,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多项政策聚焦科技创新


去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热词。《西安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了“以硬科技产业化为导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近年来,西安市持续在科技创新方面推出政策指引。其中,《西安市加快推进硬科技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明确以十条举措,进一步强化硬科技对全市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推动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创新生态化、产品产业化。

今年4月初,《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印发,其中,为西安市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指明了方向: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从数据上来看,西安在科技创新之路上提速前进:2023年,西安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万家,两项指标同比增长均超20%。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由2022年第22位上升至第19位,首次进入全球前20序列,位列中国上榜科技集群第7位。


五个方面持续攻坚发力 


在今年3月底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明确提出今年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攻坚发力。

在“双中心”实质性推进上,今年要发挥城发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在“双中心”建设中的市场主体和示范作用,搭建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方面,加快推进“5+2”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陕西实验室建设,支持新建和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今年西安市创新推行“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改革试点任务,加快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区。

为推动硬科技产业化,今年,西安市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目标新增200家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新建5个开放共享、功能完备的中试平台(基地),实施20项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围绕新材料、光子等领域,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创新集聚区。

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上,西安将探索“校招共用”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优化海外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引进培育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300名。

微信图片_20240719164830.png

位于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的丝路创智谷金融中心项目(建设中)


西安“双中心”核心区建设成形起势

瞄准六大方向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维堆叠嵌入式DRAM技术显著提高了访存带宽,让计算机、手机拥有更好的性能。”西安紫光国芯总经理江喜平说的这项技术,为深入挖掘并探索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中的创新性应用场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5月29日,西安高新区“双中心”核心区暨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大会召开,提出将努力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前瞻布局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智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等六大领域,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维堆叠嵌入式DRAM技术所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产业,正是高新区在西安“双中心”核心区建设中,未来重点发力的领域之一。


布局未来产业 明确发展路线图


会上,西安高新区发布《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在未来信息方向,重点发展光子、类脑智能、大模型、下一代移动通信(6G等)重点领域;在未来空间方向,重点发展空天动力、空天能源、无人系统等领域;在未来智造方向,重点推进智能制造、人形机器人、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在未来健康方向,重点推进新一代医疗器械、创新药物、生物制品、类脑智能等领域发展;在未来能源方向,重点推进氢能、新型储能、先进核能等领域发展;在未来材料方向,重点推进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含能材料、智能材料等领域发展。

在《方案》规划目标基础上,高新区进一步研究制定了包括将建设未来产业承载空间,强化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加快未来产业主体培育,打造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提升未来产业金融支撑,打造未来产业人才高地在内的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六大任务”,积极构建发展新生态。

为保障《方案》顺利推进,高新区将从推动未来产业协同合作、构建未来产业保障体系、完善未来产业推进机制等三方面出发,通过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向未来产业主体开放共享,制定出台《西安高新区支持未来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联合西北有色院、西安光机所等科研院所及智库机构,共建高新区未来产业研究院等系列措施,确保《方案》落到实处。


迸发向“新”力 硬核项目纷至沓来


当天,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科学城园区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西北工业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长安先导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签约落地。

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重点聚焦航空、海洋、核工业、生物医用、电子工业领域等重大工程,开展科学研发和技术攻关;西安光机所科学城园区项目集中建设阿秒激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光电研发平台、农业高光谱智能装备与技术研发平台。

西北工业大学未来产业科技园项目是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建设的全国10所未来产业科技园之一,重点聚焦航空宇航推进、先进材料与智能制造、空天能源三大产业方向;长安先导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项目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布局未来信息产业,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区还签约了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晟昕高端装备模拟仿真技术研发生产总部等六个“双中心”核心区硬科技产业项目,以及西安西投智航股权投资基金等三个“双中心”核心区基金项目。

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加速高能级原始创新平台布局,为“双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发展新动能,推动高新区科技金融合作“生态圈”进一步扩大。 


来源:华商报



  • 电话直呼

    • 029-81138676
  • 扫一扫关注我们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